2022年过半,各大车企通过销量数据呈现“阶段性测试”成果。从数据上来看,6月份的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到27.4%,同比增长12.8个百分点,在基本盘持续扩大的基础上,各大品牌的新能源车型业务都获得了亮眼的增量。
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造车新势力们的表现已经不容小觑,销量正在超越不少传统车企。其中,小鹏汽车在上半年一举夺得多个新势力冠军、还打破多个销量纪录,让人看到小鹏汽车方方面面都足够出圈的硬核实力。
小鹏正在用成绩,坐稳新势力第一梯队
作为“新势力初代目”,小鹏汽车的销量成绩没有辜负市场期待,以68983台上榜1-6月新势力企业的销量第一,再度延续2021年年度销冠地位。
作为小鹏汽车的旗舰车型,小鹏P7上市两年,市场热度依然不减,它不仅受到了车评媒体的垂青,更是通过扎实的消费市场基础,收获了突出的业绩表现。具体来看,小鹏P7是第一个月销量突破9000台的新势力纯电动车型,并同时达成了最快下线10万辆量产的成绩。此外,最新的乘联会数据显示,1-6月新能源轿车销量排行榜中,小鹏P7跻身TOP10,代表新势力与传统车企掰手腕,这些表现都足以证明它的热度。
P7引领品牌向上,产品高端化成效显著
其实,经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,小鹏汽车如今的销量支柱小鹏P7与即将上市的小鹏G9,都属于中高端车型的定位。和一开始推出的G3所带来的“接地气”不同,小鹏依靠P7,不光在质疑中收获了中型轿跑车型所处蓝海市场,也同步开启了品牌的高端化进阶之路。从销量数据上判断,自交付以来P7交付量一路走高,这条路无疑是卓有成效的,也成为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完美契机。
当然,仅凭定价和定位高端是不能服众的,小鹏汽车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出高端化之路,关键还在于其产品拥有不俗的竞争实力。
一直以来,“智能化”都是小鹏汽车的关键标签,且重新定义了新能源汽车的新豪华、新高端。
作为小鹏智能科技的集大成者,P7的高速NGP、全场景语音与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不断被更广泛的鹏友所熟知,也成为小鹏用科技普惠消费者的最好呈现。
首先是在语音交互方面,小鹏P7搭载了分区语音、声纹识别、连续对话等几乎所有前沿的细分语音功能,让车内使用语音交互变得非常流畅和连贯,而且通过不断的OTA升级,即使是说粤语,系统也能够准确识别。
在辅助驾驶上,小鹏P7在硬件、软件以及实际体验中都做到了领先水平。从硬件上看,小鹏P7配备小鹏P7全车搭载31个自动驾驶传感器,5个高精毫米波雷达、12个超声波传感器、4个自动驾驶环视摄像头、10个自动驾驶高感知摄像头和亚米级高精定位系统,以及来自英伟达的Xavier超级计算平台,算力达到了30TOPS。在软件层面,小鹏P7在实现基础部分的L2级智能驾驶之上,还提供自动变道、智能导航辅助驾驶、自动泊车系统的辅助驾驶订阅服务。
当打开小鹏P7的高速NGP功能后,通过高精地图的帮助,车辆可以按照导航目的地进入辅助驾驶,期间在遇到障碍物或者慢车时也可以进行自行变道、超车,甚至是上下匝道,给热爱尝鲜的年轻消费者带来了更新潮的驾驶体验。另外,在自动泊车方面,小鹏P7不仅识别准确、泊车效率很高,记忆泊车功能也让智能驾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质量更高,VPA记忆路线分享等功能。
在最近一次的OTA升级中,小鹏P7升级新增7项功能,优化12项功能。新版本在智能交互、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关怀等方面再一次实现功能的迭代进化,为用户带来更前端的智能科技。
此外,小鹏汽车通过产品所表达出的品质感、清洁化、智能化、极简化的生活理念,也得到了大量高净值用户的认可,这也从侧面提升小鹏汽车的品牌调性,让品牌向上战略更加易于实行。
新势力,在当今比传统车企有着更好的适应性
在造车新势力们刚开始入行的几年,主流舆论中不乏质疑和不看好的声音,普遍认为新势力并不具备生产能力、生产经验,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。但近年来我们却渐渐发现,造车新势力们在车辆研发设计、生产、品控等层面都有着媲美甚至超越传统车企的能力,并且新势力们对科技风向的嗅觉更敏锐,更容易在产品上实现各类新功能。
而反观传统车企,因为船大难掉头、不具备技术优势等短板,且建立于线下经销网络基础上的销售模式难以迅速转型,在新能源的布局上一直较为落后,甚至在最近一两年才渐渐推出自家的纯电动平台和新车型。就拿小鹏举例子,从第一款产品小鹏G3开始,小鹏汽车就完全使用了纯电平台,车辆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,而传统车企们的步伐,明显慢了小鹏一大截。
而且小鹏还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开了围绕核心商圈建设的经销商网络,打破了传统车企依赖于汽车城建设4S点的模式,让产品可以直达人们的生活中,既提升了曝光度又提升了店面形象,让品牌调性更高的印象深入人心,这一切都帮助小鹏汽车获得了更高的业绩水平。后知后觉的传统车企们如今才开始布局核心商圈,足可见新势力,在当今比传统车企有着更好的适应性,而小鹏正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写在最后:
今年上半年,小鹏汽车所获得的出色业绩、小鹏P7“长盛不衰”的销量实力,证明了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不仅能造出来车,更能造好车,让消费者们愿意相信和选择。而这样的趋势只会越来越让新势力们更加出挑,并逐渐成长为中国车企中的重要一极。